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普法有温度 检疫有力度——天津以法治之力筑牢公共卫生安全防线
2025-10-30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以前卖牛只知道要检疫,可往哪报、带啥材料、多久能出证,心里全是问号。”天津市蓟州区养殖户李大爷坐在自家牛舍旁,手里捧着《动物检疫知识问答手册》,指着上面的流程图感慨,“现在好了,动物检疫的同志上门把流程讲透,还有‘津牧通’系统能网上申报,再也不用来回跑腿了。”这暖心的一幕,正是天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深耕动物检疫普法工作的生动缩影。

天津市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副总队长刘刚表示,动物检疫是守护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闸口,而普法则是让这道闸口真正发挥作用的关键。为此,总队创新构建“普法+服务、普法+执法、普法+调解”融合机制,以党建为引领打造“阳光检疫”品牌,让法律条文从纸上走进群众心里。

“数字化转型中的普法突破,让‘智慧检疫’既有速度更有温度。”在天津滨海国际航空物流有限公司的操作间里,工作人员小王正熟练地在“津牧通”系统上核验动物检疫证明,屏幕上很快弹出审核通过的提示。“起初听说要改动物检疫证明无纸化,我们特别担心,纸质证明虽然麻烦但熟门熟路。”小王回忆,就在企业犯难时,总队的动物检疫工作人员带着服务找上门来。

针对物流企业对数字化系统不熟悉的痛点,总队动物检疫支队联合执法二支队组建专项服务队,先后走进3家宠物航空运输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培训,手把手教,同时结合《动物检疫管理办法》讲解电子证明的法律效力和监管要求。“现在半小时就能办完所有手续,效率提升了60%,客户投诉率降为零。”企业负责人竖起大拇指,这种“普法+服务”的模式让数字化改革落地更顺畅。如今,天津已实现动物检疫无纸化出证全覆盖,“津牧通”系统累计推送预警信息741条,从源头减少了违法违规风险。

天津10个涉农区散落着数千家养殖场(户),过去部分养殖户因防疫意识薄弱,存在出栏不报检的情况。“必须把法律要求送到田间地头,让养殖户真正明白报检守法、检疫依法、逃检违法的道理。”刘刚表示,让养殖场(户)实现从被动催报到主动申报的转变,“精准普法”功不可没。

总队印制了2.4万份《致畜禽饲养场(户)动物检疫法律法规告知书》,组织检疫人员逐场逐户走访宣传,建立发放台账确保不漏一户。在武清区河西务镇,检疫人员发现养殖户张大姐因不懂流程未申报检疫,当即现场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相关条款,手把手教她使用“津牧通”系统。“原来逃检不仅要罚款,还可能影响销路,现在我每次出栏前都提前申报。”张大姐的经历并非个例。如今,天津畜禽出栏检疫申报率较三年前有了明显提升。

街头巷尾的“流动普法”,让检疫意识融入日常生活。世界兽医日当天的南翠屏公园里,彩色宣传展板前围满了市民,检疫人员拿着《市区动物检疫申报须知》向遛狗的市民普及知识。“原来带狗狗通过航空和铁路出门也需要检疫证明,真是学到了。”市民陈大爷抱着自家柯基犬,认真记下申报点地址。

这种贴近群众的宣传早已常态化。在挂甲寺街道重华里社区,卡通宣传画让孩子们也能看懂宠物防疫知识;在滨海新区农村集市,检疫人员用“大白话”解答养殖户的运输检疫疑问;在社区服务中心,“检疫申报指南”展板成为居民常看的“科普栏”。三年来,总队累计开展宣传活动5000余次,发放材料3万余份,让“检疫关乎每个人”的理念深入人心。

2025年“海河工匠杯”技能大赛上,26名选手同台竞技,其中3名优秀选手脱颖而出。最近,他们在总队组织下,正紧锣密鼓开展实训,将代表天津参加全国比武。“坚实的队伍保障,让普法与检疫工作落地更有力。”刘刚介绍,农业农村主管部门严格实施官方兽医资格管理,目前已完成353名官方兽医资格确认,实现与检疫申报点信息精准关联。三年间举办6期业务骨干培训班,培训386人次,2024年度官方兽医参训率、考试合格率均达100%,受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通报表扬。

“我们这支专业队伍,支撑起了全市高效的检疫服务。”记者随刘刚来到位于河西区温州道1号的市区动物检疫申报点,3年14770只犬、猫、猴等十余种动物在这里检疫,出证率100%。“从动物检疫到动物园动物跨省交流,从宠物出行到跨境运输,我们的检疫服务覆盖全链条。”申报点工作人员何芳介绍,这里既是检疫窗口,更是普法阵地,平均每天解答群众咨询20余人次。

谈及未来规划,刘刚表示,总队将持续深化精准普法,一方面开展养殖场(户)全覆盖宣传,另一方面强化养殖档案监管和信息分析,严厉打击逃检行为。正如刘刚所说,普法的终极目标,是让依法检疫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