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
当前位置:新闻 > 农业 > 正文
河南省创新村庄规划编制管理助力乡村项目落地无忧
2025-09-03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近日,记者从河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河南省聚焦村庄发展基础不一、建设需求各异、规划深度需求不同等特点,在全国率先提出“3+1”村庄规划编制方式,即“实用性”村庄规划、“通则式”村庄规划、“通则式村庄规划管理规定”和“单元”村庄规划。其中,全国首创“单元”村庄规划,将急需项目落地实施的局部区域划为一个规划单元,为乡村发展提供“定制化”村庄规划。

“通过丰富村庄规划编制方式,构建了独具河南特色的多样化、差异化村庄规划编制新体系,推动实现乡村地区规划管理‘全覆盖’,同时可节约村庄规划编制资金约20亿元。”河南省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省2.85万个行政村形成村庄规划成果。

针对村庄“层级低、数量多、布局散”等特点,河南省提出村庄规划“联编联批、快编快批”新模式,以县或乡镇为单元,统一编制、统一审批村庄规划;在全国首创提出“有条件约束性”指标,将乡村规划中的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等“约束性”指标,调整为“有条件约束性”指标,在“红线”依政策调整后,可直接更新规划、无需修编,大幅简化规划调整程序,降低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简化村庄规划审批流程。

结合乡村建设项目“规模小、落地急、不确定性大”等特点,河南省打好乡村发展用地保障“组合拳”。优化乡村地区增减挂钩政策、安排不少于10%的乡村建设用地用于产业发展、增加“留白”用地和“机动指标”,破解“有项目、没空间”“有空间、没指标”等乡村用地难题,实现“项目即来、土地即用”,做实乡村发展用地保障。

基于乡村项目类型多、规划许可前置条件刚、审批层级低等特点,河南省创新乡村许可核发路径,优化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核发的前置条件和程序,凡使用“留白”用地和“机动指标”落地的项目,可由镇村干部召开乡村规划委员会,自主决策选址位置、用地规模和用地性质等,审议通过后作为核发许可依据,保障项目及时依法落地。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范亚旭

统一服务邮件|Unified Service Email:chinanewsonline@yeah.net
Copyright@中国通讯社(香港)